2025年8月,中国汽车市场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——奔驰多款新车以接近半价的幅度促销,引发消费者与行业人士高度关注。这场价格调整不仅涉及传统燃油车型,更覆盖新能源领域,标志着豪华品牌在市场压力下的战略转型。

燃油车市场:价格腰斩成常态
在燃油车领域,奔驰C级(图片|配置|询价)成为降价标杆。其官方指导价从33.48万元降至20.28万元,降幅达40%;更令人瞩目的是GLB车型,部分经销商报价低至14.8万元,较新车落地价直降60%。这种价格跳水直接反映在销量上:GLB月销量从2021年的5000台暴跌至当前不足千台,经销商库存压力迫使价格持续下探。即便如此,消费者仍持观望态度——同价位区间,比亚迪唐DM-i等国产车型在续航、配置上更具竞争力。
新能源领域:半价策略难挽颓势
新能源市场成为降价重灾区。EQA从32.2万元腰斩至16.2万元,EQB从35.2万元降至17.6万元,但销量依旧低迷。技术短板是核心症结:EQB续航仅600公里且马力不足200匹,与国产车动辄700公里续航形成鲜明对比。更尴尬的是,EQC 400车型后排空调出风口竟需5000元选装,这种“豪华税”进一步削弱产品吸引力。
行业影响:品牌价值与市场规则的博弈
奔驰的激进降价虽在短期内刺激销量,但长期来看,71%的保值率与品牌溢价受损已成为不可逆的代价。相比之下,宝马3系坚持2.0T发动机、奥迪A6L混动版瞄准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策略,显得更为稳健。这场价格战揭示出豪华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困境:既要维护品牌调性,又需应对国产车的性价比冲击。
当前,奔驰正通过加速国产化、2025年推出8款电动车等举措寻求破局。但消费者已用脚投票:在15万级市场,国产车凭借技术迭代与供应链优势,正逐步改写豪华车的定义。这场半价风暴,或许只是豪华品牌价格体系重塑的序章。